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24|回复: 0

文学欣赏——陶:另一种火焰

[复制链接]

35

主题

0

回帖

107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07
发表于 2023-8-29 16:22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□张毅走近陶器必须经过这样的路途:几场大雪、 经年不止的战争、寂静的村落、三两文人骚客、青驴、浩瀚的河流。最后到达一片久久不熄的火焰。夏天呈现火的颜色,空气中有燃烧的气味,恍惚间听到“毕毕剥剥”的声音。原野被雾气笼罩着,地上有焦土的凹痕。一些人影晃动着:是一些面孔黝黑的窑工,深陷的眼窝充满渴望。他们裸着上身,表情木然,脸呈陶色,青灰间夹杂着怀旧气息。这是陶器出生地:火是父亲,土是母亲,窑工是始作俑者,他们身边是零乱的刀具、陶器的碎片以及淬火后的水汽。火一直在燃烧。从刀耕火种开始,火一直就没有失传。在被岁月遮蔽的土地上,有着许多窑厂和不知名的窑工。那里布满火的痕迹以及窑工模糊的身影。窑的高温足以使物质改变性质,如同人类从最初物质的火上升为精神的“火”,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。在远古,最初不经意的火星仿佛天启之光,使人类突然发现了自己。在精神或哲学意义上,火与水的对应是从这时开始的。这之前,世界是属于水的——物质的水。泱泱一片,浩浩荡荡。更早的时候水是没有灵魂 的,他们随波逐流。自从有了火,水变得情愿绵绵,波澜不惊,水有了上溯的愿望。水沿着艺术的脉络上升到使古人分出阴阳的哲学高度。窑工的手到达之后,土被唤醒了。土开始有了感情。土在艺人手中飞速旋转。在火的背景下,土和水合成一体,它们在火的照耀下被赋予一种穿越时空的重托——以陶的形式固定下来,保存或者被打碎。这应是一段心灵的旅程,遥远的没有时间和地点。陶安然地坐落在时间深处,使我们洞见远古的工艺过程和生存状态。从河姆渡、龙山文化、仰韵文化、 半坡遗址到瓷的出现,陶记载着一个民族向上爬行的文化轨迹。五千年是一层厚土,中间泥沙俱下,优秀的土留了下来,被艺人传递着。宁为瓦全, 不为玉碎。陶是一种来自民间的物器,与土为伍,永不言语的陶,给我们一些民间质朴的启示。也暗含了浑然天成、大美不言、返朴归真的精神。我一直喜欢旧物,不是因为怀旧,是它们带给我一种与现代生活相对视和反观的角度,一种宁静与纯粹。我手上有几件陶器,一直摆放在书 橱显要的位置。它源于老家一个普通的村落,那是一个陶艺之乡。它时刻提示我文明在进化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什么,又带走了什么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